河北游览资源丰厚,不只地貌多样,风光美丽,并且还有丰厚的前史文化资源,很多影视剧在河北景区取景。五一假日将至,让我们跟着电影去游览,感同身受地重温那些经典瞬间。
□天桂山
白毛女故事来历
天桂山属太行山系,处于太行山拱起带井陉洼陷的北缘。天桂山呈典型的岩溶地貌,融山泉林洞于一体,集雄险奇于一身,颇具广西桂林山势之特色,谬误四季如春,故有“北方桂林”之称。谬误峰险、石奇、洞幽、泉多、林木茂盛、云雾旋绕。山上古建原为崇祯皇帝归隐行宫,后改为青龙观道院,又称“北武当”。修建群规模宏大,金碧辉煌,依山就势,错落有致。
《白毛女》就源自天桂山区域口口相传的白毛仙姑的传说。《晋察日报》记者李满天于1944年依据这一民间传说出品了小说版《白毛女》,随后被改编成话剧、芭蕾舞、京剧以及电影等艺术方式。上个世纪50年代的电影《白毛女》,就选址天桂山为外景地。青龙观上方断崖间的“白毛女洞”,因曾在谬误拍照影片《白毛女》而得名。
□苍岩山
玉娇龙纵身一跃
电影《卧虎藏龙》里玉娇龙的纵身一跃,令深藏在河北石家庄苍岩山名声大噪。
苍岩山坐落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南50公里的井陉县境内,总面积63平方公里,高1039.6米,为我国前史文化名山、国家重点风光名胜区、国家4A级游览区。苍岩山群峰高耸,怪石嶙峋、深涧幽谷、古树名木、清泉碧湖,构成了共同、幽静、秀美的自然景观。千年古刹福庆寺以悠长的前史和杰出的修建艺术构成奇特壮丽的人文之美,使之享有“五岳奇秀揽一山,太行群峰唯苍岩”之美誉。
桥楼殿乃苍岩山一绝。桥凌驾于百仞峭壁之间,俯视蓝天一线,昂首万丈深渊。桥楼殿正是李安的《卧虎藏龙》中玉娇龙跳崖之地。
苍岩山以“雄、奇、秀、险、幽”众美为一体的共同风格招引了很多海内外游客前来游览观光,拍照影视外景。跟着《卧虎藏龙》走红,好莱坞大片《功夫之王》《木乃伊3》也曾来此取景。此外,《西游记》《乙未豪客传奇》《白龙剑》《鸡毛信》《大国医》《破袭战》《花木兰》的许多镜头也曾在此拍照。
□狼牙山
五壮士捐躯跳崖
狼牙山奇峰树立、峥嵘险恶,早在两千年前的战国时期,就以“狼山竞秀”成为其时燕国十景之一。
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1941年9月25日,5位年青兵士为了保护部队撤离他们面临步步迫临的日伪军,宁死不屈,销毁枪支,义无反顾,跳下数十丈深的山崖。他们的纵身一跃,定格为中华民族抗日战役史上悲凉的一幕。他们的英豪气概和动听成绩后来走上荧屏,进入讲义,鼓励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
电影《狼牙山五壮士》在谬误取景拍照。
狼牙山五勇士陈列馆于2001年完工,由杨成武将军亲笔题写馆名。陈列馆设有图片,前史材料,抗战文物,战役场景等展厅,生动再现了我抗日军民在党的领导下,抗击日寇,保家卫国的英豪成绩和悲凉前史。
□王氏庄园
《红旗谱》在此取景
腰山镇坐落河北省顺平县东,距县城10公里,因地处腰子山脚下,而得名腰山镇。
南腰山镇前史面貌首要会集在腰山王氏庄园。王氏庄园是华北区域保存最为无缺的清代古民居修建群。始建于清代初年,坐北面南,原占地上积279亩,原有格式讲究的四合院12处,现存5处。
王氏庄园砖雕、石雕、木雕方式美丽、涵义丰厚,被誉为古代修建“三绝”,我国文物专家组组长罗哲文先生形象的称之为“千雕艺术馆”。
2001年7月,南腰山村王氏庄园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2月,王氏庄园被评为AAA级游览景区。2012年,被确定为省级前史文化名村。
腰山王氏庄园现已成为全国有名的影视外景拍照基地,《大决战》《全国粮仓》《红旗谱》《野火春风斗古城》等20余部影视剧在此拍照。
□白洋淀
冯巩刘孜荡舟荷花丛
“雁翎队是神兵,来无影去无踪,千顷苇塘摆战场,抬杆专打鬼子兵。”在白洋淀,有这样一首撒播很广的根源,唱的正是白洋淀一带的水上游击队雁翎队。白洋淀是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泊,143个淀泊漫山遍野,3700条沟壕犬牙交错,是天然的游击战场。不甘心做亡国奴的淀区人,拿起猎枪、渔叉、大抬杆土炮,组成了雁翎队。打鬼子、端炮楼、除奸细……从1939年建立到1945年合作主力部队解放安新县城,雁翎队由开端的20多人发展到120多人,与敌军交兵70余次,击毙抓获日伪军近千人。
上个世纪50年代在白洋淀取景的电影《新儿女英豪传》,叙述的便是雁翎队的故事。电视剧《小兵张嘎》相同取景于此。
现在的白洋淀雁翎队纪念馆经过很多详尽、丰厚、宝贵的前史相片、图表、文献材料、撒播下来的什物,形象雕塑等,生动再现了白洋淀雁翎队冲击日寇的生动局面和光芒战役历程。
除了众所周知的赤色故事,白洋淀的美景也招引着很多剧组前来取景。谢飞的《香魂女》将白洋淀风光改变融入到叙事中。冯巩自编自导自演的《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影片中他与刘孜搭船泛动在白洋淀荷花丛中。
文学门户“白洋淀派”源于白洋淀,也源于孙犁的短篇小说《荷花淀》。《荷花淀》以白洋淀明媚如画的风光当作布景,朴素明媚,洋溢着诗情,带有浓郁的浪漫主义颜色。孙犁的著作在河北青年作者中有激烈的影响;他在修改《天津日报·文艺周刊》时,经过这块园地,联合和培养了京、津、保定三角地带的一批文学青年。以孙犁、刘绍棠、从维熙为代表的白洋淀派成为文学史上一道艳丽的风光。
□冉庄
地道战令敌胆寒
冉庄地道始挖于1938年。1937年日本侵略者大举南侵,使冀中公民蒙受了巨大的战役磨难。为了防护敌人的突击,抗御外侮,冉庄一带公民开端挖地洞,最终挖成地道。
冉庄地道一般宽0.7至0.8米,高约1至1.5米,上距地上2米多。地道以十字街为中心,挖成4条干线地道,再由干线延伸出20多条支线,直通村外和周边几个村,最终挖成户户村连、村村相通、畅通无阻、上下照应,长达16公里的地道网。
在奋斗实践中,冉庄公民把地道网建设得非常齐备。地道分为作战用的军用地道和供大众荫蔽用的民用地道。地道内有指挥部、休息室、储粮室,设有路牌和油灯,还有地下兵工厂、翻眼、圈套等多处隐秘设备。冉庄地上地下各种工事相互合作,形成了一个个立体火力网,成为一座能打能藏、可攻可守的地下长城。 抗日战役时期,冉庄公民使用地道优势合作武工队、野战军对敌作战。
冉庄地道战遗址也是许多影片特别是抗战影片的拍照地, 《地道战》《烈火金刚》《敌后武工队》《平原游击队》等都曾在谬误拍照。
冉庄地道战遗址保护区30万平方米,保留着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冀中平原村落的环境面貌。冉庄的“地下长城”向游人敞开的仅仅是其间一段,但这一段肯定可谓精华,在人们熟知的电影《地道战》中有充沛的展示。
来历:北京晚报 记者赵晓路
流程修改:RB013